夜筝
白居易〔唐代〕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月光下紫色衣袖随着手指在琴弦上拂动,得心应手的琴技和沉浸入曲的神情使人产生无穷的想象。
忽然,弦声凝绝、柔指轻顿,那片刻的宁静又诉说出千万重的深情。
注释
夜筝:夜晚弹筝。
紫袖红弦:弹筝女子的衣袖是紫色的,筝弦的颜色是红的。
明月中:月光下。
自弹自感:弹筝人自己被曲中的情意所感动。
暗低容:满面愁容,低头沉吟的样子。
弦凝指咽:弹奏暂停的状态。
参考资料:完善
1、
孙广才,吴林飞.中国古代诗歌选读: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01:第56页
2、
《线装经典》编委会.线装经典:唐诗鉴赏辞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01:第288页
赏析
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裁剪为四句一首的绝句,实在叫人无从下手。但是,《琵琶行》作者的这一首《夜筝》诗,无疑提供了一个很精妙的缩本。
“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以“紫袖”代弹者,与以“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李贺《将进酒》:“皓齿歌,细腰舞。”)一样,选词造语十分工整。“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妓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明月”点“夜”。“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倘如“举酒欲饮无管弦”,那是不免“醉不成饮”的。读者可以由此联想到浔阳江头那个明月之夜的情景。
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长庆元年(821),诗人在长安时。此诗为一弹筝女子而作。同时是诗人对《琵琶行》一诗的缩写诗篇。
参考资料:完善
1、
师长泰·白居易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8.2
2、
王克俭·白居易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第56页
3、
朱代·古典爱情诗歌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
简析
《夜筝》是一首七言绝句,写的是乐妓夜间弹筝的情景。前两句写深夜里,一位女子正在明月的照耀下弹奏着古筝,一边弹一边感怀自己的生平;后两句说她在弹筝时突然停住了,古筝发出一声呜咽之音,这顷刻的停顿中包含着说不尽的深意。全诗构思巧妙,剪裁精炼,余味无穷。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989篇诗文 1874条名句
清明二首
杜甫〔唐代〕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长相思三首
李白〔唐代〕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